首页

户外调教

时间:2025-05-25 16:28:09 作者:昂扬精神面貌 凝聚精神力量(今日谈) 浏览量:16045

  中新社柏林2月29日电 (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29日,德国凯傲集团(KION Group)在法兰克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财年业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该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布·史密斯(Rob Smith)表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物料搬运市场,而且是增长市场。凯傲将继续抓住中国市场机遇,“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当地时间29日,德国凯傲集团(KION Group)在法兰克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财年业绩。 (凯傲集团供图)

  凯傲集团是工业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领域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在中国是叉车和仓储技术领域最大的海外供应商。截至2023年底,凯傲集团在世界各地销售工业车辆总计逾180万台,客户遍布六大洲。目前,该集团员工总数约42000名,2023财年收入超114亿欧元。

  据凯傲集团CFO克里斯蒂安·哈姆(Christian Harm)介绍,2023年,该集团在亚洲市场的发展非常积极,在营收、市场份额增长等方面表现出色。“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是集团2023财年业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第一批在中国投资制造、工程、销售和服务的国际公司之一,凯傲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旗下林德、宝骊、德马泰克三大全球品牌在中国都有运营,涵盖生产、销售及服务网络。

  “在中国市场深耕30多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的包容性,以及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史密斯表示,该集团在中国生产,并尽可能使用本地供应商,希望借此更加靠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并承诺为中国客户提供尖端解决方案。”

当地时间29日,德国凯傲集团(KION Group)在法兰克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财年业绩。图为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布·史密斯(Rob Smith)。(凯傲集团供图)

  目前,凯傲在中国济南、厦门、靖江、晋江和漳州已建成5家叉车制造工厂,并在苏州、济南各拥有一家供应链解决方案工厂。其中,在济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工厂投资约4000万欧元,于2023年第二季度提前建成投产,为当地新增300余个工作岗位。

  史密斯介绍,该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强大业务有助于增强集团在全球的业务扩展。

  “我们在中国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友好而稳定的投资环境。”史密斯表示,将继续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和工业车辆电气化机会,在2024年全面推进生产,并进一步投资生产线。(完)

【编辑:岳川】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身边的变化)基层共富观察:全民参保,让医保普惠深入人心

大坝起,调泥沙、护安澜、保供水。1994年9月12日,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下闸蓄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这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其中淤沙库容75.5亿立方米。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有效发挥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等功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广场中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表达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巍然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两组花坛上镶嵌着白菊等鲜花组成的18个花环,寄托着全体中华儿女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受益学生达5.9亿人次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之前,基层医疗机构实际上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目前针对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库存充足。大红门社区服务中心在药房发药窗口张贴了短缺药品接龙登记表二维码。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自己填报,经过审批,院内会进行临时采购;对于慢性病患者,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在内部平台进行申报,医院也可以进行采购;对需求突然激增的药品,增加采购次数,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习声回响丨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北京宣言》的签署,意味着巴勒斯坦民族和解迈出重要一步。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真诚无私,秉持公正原则,得到了巴勒斯坦内部和中东地区国家的信任。

蓝厅观察丨中法合作为何能够“双向奔赴”?

一个是继续扎实做好承接疏解工作。建立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协作平台、特色专业平台和个性化平台多点支撑,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雄安新区作为集中承载地,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唐山曹妃甸有港口、土地和广阔发展空间,北京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目前曹妃甸累计承接北京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7个,完成投资1770多亿元,正在与京津共同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总体看,河北已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让疏解项目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其次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10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力度持续加大,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河北与京津在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上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10亿元,是2014年的12倍。我们将在这些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让三地天更蓝、水更绿、交通更便捷、发展更有活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